2022年6月19日,建筑环境艺术系“一带一路生土材料国际联合工作营”在学科项目负责人周维娜主任带领下,学科项目成员王娟、胡月文、周靓、王海麦、丁向磊、钱利教师团队,学生团队共计52人前往鄠邑区天桥湖景区及鄠邑蔡家坡村忙罢节艺术区进行勘测调研,并举行了现场开营仪式活动。
该学科项目以西北地域性材料发展研究为契机,统筹研究不同乡土材料新型设计研发的可能性,是在建筑环境艺术系开展的土石、竹木学科项目研究层级上,继续深化生土材料设计的可能性。此次“一带一路生土材料国际联合工作营”学科建设项目,携手北京建筑科技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规划学科高地整合与统筹,也是基于前几轮学科建设项目《一带一路创意设计与研究—一生土材料与技术概念下的空间营造》、《学科统筹—艺术空间材料新型设计研究》之后的深度推进及打造,因此具备一定的前期项目认知基础,是在原有学科项目基础上的研究深化。同时本学科项目也依托于陕西省美术家协会环境艺委会协同打造。
鄠邑区天桥湖景区在鄠邑建设集团文创负责人王朝智和实验艺术系崔凯敏教师的陪同下,师生团队对该区域周边场域及现场在地建设进行了调研,随后在鄠邑蔡家坡村田间地头勘测实施调研,并举行了《土与筑——一种麦陇上的实验》一带一路生土材料国际联合研究生工作营的开营仪式。
在忙罢节艺术区的田间麦隆之上,开营仪式活动中由西安美术学院副院长、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武小川教授,讲述近年致力于乡村艺术文化建设和艺术实践活动的发展经历,提出了艺术与空间环境营造的社会性与关联性,强调如何运用乡村地域空间与艺术相结合,构建乡村新田园生态,定义乡村文化精神生活的在地经验总结,探索乡村艺术项目生存和发展的不同模式和多重的可能性,打造文旅结合的乡村振兴道路,努力激活乡村文化艺术发展的原生动力。武小川副院长对村镇怀揣着无限期待,希望调动多方力量发挥各艺术门类的能动性,合力推进乡村文化发展,塑造新的乡村生活之美、环境之学、精神之美,充分发挥艺术乡建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带动作用,使得文化艺术成为一种激发多方主体能动的重要力量,成为提升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动力,让艺术唤醒乡愁。
周维娜主任讲述了人居环境与乡村建设的相关问题,带领同学们在领略蔡家坡建筑风貌、人文气息的同时,亦强调此次一带一路生土材料工作营设计主题契题乡村人居环境设计的重要性。
(文:张舸帆、张潇、杨皖京 校稿:胡月文 图:营员 编发:寇茜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