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国际工作坊 | 查尔斯·沙尔马·奈杜 “物理和虚拟现实空间的感知”
卢美君、安陶然、张浩、卫其励 


 

“物理和虚拟现实空间的感知”国际工坊是深化建筑环境艺术系本科教学国际化、前沿化课程建设环节,是OBE教学理念在本科及研究生教育教学中的拓展。2024年4月25日上午10点,建筑环境艺术系举行了“物理和虚拟现实空间的感知”国际工作坊课程结课教学研讨会。教务处处长郭继峰、建筑环境艺术系主任王娟、副主任翁萌、空间设计教研室主任胡月文、景观设计教研室主任吴文超以及环艺系专业老师和全体同学们参与了此次课程研讨。

 

 

 

此次课程于4月15日正式开始,为期两周。由来自马来西亚泰莱大学的博士生导师查尔斯-沙尔马-奈杜授课,博士生卢美君担任翻译,由我系2021级空间设计2班及部分研究生进行参与。在这个深度探索的工作坊中,学生被邀请扮演虚拟现实(VR)和混合现实(MR)的创意导演和指挥家,勇敢地探索虚拟与现实的交融之地。同时深入剖析虚拟现实如何重塑空间,为数字时代的创新和表达设想新的可能性。探索VR与MR如何改变我们对空间、时间和物质的理解,如何打破传统设计的界线,以及如何在数字世界中找到新的空间表达方式。

 

 

 

授课专家:

查尔斯·沙尔马·奈杜

Instructor:

Charles Sharma Naidu

国家认证专业技师、总统高级协调员

XR实验室主任、泰莱大学博士生导师

课程策划:

王娟 /陈天祺/翁萌

参与教师:

胡月文/丁向磊

专家助理/翻译:

卢美君

主办单位:

西安美术学院国际交流处

西安美术学院教务处

西安美术学院研究生处

西安美术学院学科建设办公室

西安美术学院建筑环境艺术系

 

结课汇看

汇看开始,郭继峰处长表示这次课程让我们共同见证了一场创新与探索的精彩旅程。在这两周,同学们深度探索了虚拟现实(VR)和混合现实(MR)的无垠世界,大胆探索了虚拟与现实的交汇之地。在这一过程中,VR与MR作为现代科技的产物,不仅模糊了物理与虚拟的界限,更为我们的课程体验和设计之旅开辟了新天地。通过这些创新工具,同学们得以窥见全新的视角和无限的可能性,跨越了空间设计的传统边界,挑战了既有媒介的束缚。所以本课程不仅是一次技术的探索,更是一场关于创新与表达的思考之旅。这不仅改变了我们对传统设计界限的认识,更为数字时代的创新和表达设想了新的可能性。

随后,王娟主任对奈杜老师表示感谢,感谢他为同学们带来一场精彩纷呈的VR之旅。她说空间不仅是我们生活的物质基础,更是塑造人类行为模式、情感体验与社会关系的重要介质。她很高兴同学们能在此次课堂中,掌握了虚拟现实技术的基本原理,理解了其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潜力,思考了如何将虚拟与现实空间有机融合,并有机会和国际接轨,创造更具前瞻性和人性化的未来环境。

接下来,汇看正式开始,同学们依次分享在虚拟现实空间中的个人心得和收获,包括对虚拟现实技术的认识、对未来发展的展望等。

 




成果展示

主题:PARADOX

组员:谢景雲 李亚靖 黄佳佳 呼延书轩 牛雨晨 毛惟意

设计初期,我们结合了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框景:有一扇虚拟的门,进入世界之前是黑白的,进入之后是彩色的。在进入它之前,它看起来像一个二维平面,进入它,是一个新的三维的甚至多维的空间。我们采用了蓝色和橙色这一组互补色,在虚拟世界中,我们可以通过构建虚实交织的场景(即在现实走廊中绘制一方虚拟空间),体验现实中无法或不应体验的事情。黑夜与白天,是明亮与阴暗的元素相结合,我们在窗户周边运用橙色,在无光处运用蓝色,形成光与暗的对比。空间从黑白进入彩色,也是明亮与阴暗相交织。还有古代与现代的建筑对比,在我们绘制的空间中有古代园林的山、水、石、竹、亭,还有祥云、龙等。而现代风格的高楼、楼梯等。共同组成了这古代与现代交织的虚拟空间场景。

 

 



主题:FLIGHT

组员:成雨蝶 加子慧 李怀雨 王静 姜清清

关于flight这样一个具象确切的话题,我们在思考时尝试把它和客观概念剥离开来,加入更多我们的思考,比如更加魔幻的,超现实的表达方式。每个成员都尝试从之前环艺设计思维中跳脱出来,我们在这节vr课上,想用更加前沿,更加艺术化的方式去呈现,这也给了我们理性为主的环艺工作,增添了很多浪漫主义色彩,我们进行了场景设计,用动画镜头一般的方式推进,但表达出来的效果是静止的空间。主人公在一个虚拟世界中,过去现在将来得以在同一个切片中呈现出来,空间设计,我们往往在思考搭建一个实景空间,而这一次,我们在高于三维世界的维度中,尝试搭建时间,空间,事件,如果动画是结合起来一帧一帧的画面,那我们的设计就是只用了一帧,不过这一帧就是永恒,得益于这次机会,我们思考了很多平时接触不到的问题,元宇宙建筑的设计,抽象概念的实体化等等,短短两周时间,大家都获得了像我们主题flight一样的蜕变。

 

 

 

 


 

主题:FUTURE 

组员:薛雯予 任婷婷 林其曦 程思杰 周庆萍

机械快速发展的时代,机械助力人类探索世界,但亦引发对自然与社会的双重影响。

我们设想了一个叙事空间,分为三部分:起始的创造机械辅助人类,展现机械时代的开端;继而呈现两种对立趋势,机械与人类和谐共生或机械逐步替代人类,甚至机械文明崛起;最后是一片纯净白色空间,中央放置看不透的培养皿,象征机械发展的未知走向。

此空间旨在引导人们反思机械发展的意义,重视环境保护,并探索机械与人类关系的未来走向,每个人心中自有答案。

我们在建立vr空间前先将设计概念用三个小模型来进行立体视觉表现。这三个模型代表了我们的三个空间第一个空间我们用具象化的齿轮代表工业革命后机械的发展背景 第二个空间也就是核心部分 我们将此部分一分为二 两根交缠的藤蔓分别代表积极与消极部分 第三个部分则是对此产生的思考 自然生命与机械文明该走向什么样的趋势。

 

 

 


 

主题:Machine

组员:魏海英 李嘉欣 於舒尔 李怡萱 朱笑怡

“吃科技仙丹,上赛博西天,敲电子木鱼,拜机械佛祖”,无论科技如何发展,只要欲望不尽,神就会一直在。佛教的五蕴,即物质和身体、感觉或情感价值、感知或认知、意志和现象意识,这些概念在人工智能研发的框架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仿生人礼拜电子佛祖是未来科技与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以某角落为例,外面赛博世界发展迅速,电子心脏代表改造人体,电子地球代表整体世界赛博化,而不为人知的角落却锈迹斑斑,无人问津。充满贫富悬殊的气息,面对阶级分化,扭曲的社会结构,生活贫瘠和技术发展的矛盾,真实世界的丑陋面纱被赤裸地揭开;同时,在信念和方向迷惘的时刻,野蛮与愤怒孕育出了一场带有虚幻色调的梦境。

赛博朋克是 VR 虚拟现实设备等最好的应用场景之一。凭借 VR 技术,赛博朋克世界能为用户带来感官上的沉浸体验。它能最大限度地打破物理空间的界限,提供高度互动、共享、高参与感的社交体验,和比线下更多的社交玩法,促使种种社交活动向线上转移。

 

 

 

  

 

 

主题:LOVE

组员:冯佳媛 石琪嘉 袁雨慕 张晋蓉 张颖

爱,是内心的情感流露,是对他人的关怀与理解。而拥抱,能够传递出无尽的深情与安慰,让我们在彼此的怀抱中感受到温暖与力量。

在我们的生活中,当我们爱一个人时,我们会想要拥抱他,用身体的语言表达内心的情感,而当我们被拥抱时,我们也会感受到爱的存在。

考虑爱时,我们将其视为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这种理解让我们联想到了几何中点、线、面的逐层推进。在场景中我们决定将空间分割成四个板块,以点及线至面到体。这不仅仅是形式上的递进,更是对爱的逐步理解。点是爱的起源,是构建一切的基础,是爱最初的形式。线是爱的延伸,线链接点,代表着关系的建立和发展。面是爱的扩展,是从线到面的跃进。代表着更加深厚的情感,使爱变得广泛而深刻,涵盖了更多的层面和维度。体是爱的实体,是爱的最高境界。代表着完整和永恒的爱。这是爱达到了最完美、最坚实的状态。

 

 

 





主题:Tranquility

组员:吴佳城 何谋伟 刘智文张馨予 何雯静

本次VR课程挑战了我们对真实和虚拟空间的探索。在分析现有空间概念的基础上,我们认识到虚拟空间是一个不断产生变化的过程。空间不再仅是一个容纳物体的容器,而是蕴含情感、归属和平静的元素。通过筛选词汇和头脑风暴,我们选择了主题“Tranquility”,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安宁。结合中国意境,我们将“闲”、“禅”、“寂”作为关键词,设计空间体现宽松舒适、内心平静和宁静安详的氛围。在这个空间中,我们采用自然植物、山水画和禅意元素,通过从亮到暗的环境过渡,让人逐渐沉浸在宁静的氛围中。最终,我们希望通过这个空间,让人们体验到内心的平和安宁,远离喧嚣,找到心灵的归宿。

 


 



 

 

 

 

 

 

 

 

 

研究生心得

顾睿:

通过参加这次查尔斯·沙尔马·奈杜教授主讲的研究生国际工坊,我深刻体会到了物理空间与虚拟现实空间交融的无限魅力,VR、AR、MR技术的融合与发展,让我对未来设计领域充满了期待,特别是当谈到XR技术在教育、娱乐、商业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时,我深感这项技术将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这次讲座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更让我意识到作为未来的设计师,我们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学习新技术,用创新的方式去表达自我、去创造未来。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够用XR技术打破创作者与受众之间的界限,让艺术与设计成为真正身临其境的体验。

徐廉发: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设计作品中所营造的虚拟世界越发绚丽、逼真,因此现实与虚拟世界之间的桥梁——扩展现实技术应运而生,成为未来重要的科技研究方向。这次有幸参加了查尔斯·沙尔马·奈杜教授主讲的研究生国际工坊,教授以现实技术应用为例,对其设计方法、原理、作品优劣等进行分析,带领我们探究了XR技术对未来设计发展的影响,我认为在当今时代,扩展现实让受众获得了更完美的视觉体验,同时作为一名设计师,我认为XR技术还为我们的设计提供了多样化的新形式和设计评价标准,完美契合了现代设计的新需要,推动了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我也会继续不断学习,不断用新技术进行设计创新。

宋琦琦:

很高兴能够参与到查尔斯老师的工作坊,整个上课过程特别生动、有趣,在欢声笑语中带领我们走进了VR与MR的奇幻虚拟现实世界。查尔斯老师在课程中不但给大家讲解了关于沉浸感、空间意识等知识,并且让同学们在体验的过程中也学习到通过相应的推理、判断、联想之后,可以将自己的自身创意想象融入到虚拟环境当中,在老师的带领下,大家跨越空间设计的传统边界,在虚拟现实中完成了空间重塑。VR等虚拟现实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改变了人类感知世界的方式,这种沉浸式的体验也将会成为未来各行各业发展创新的重要方向。相信这种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的不断融合,在今后也能更好的服务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和社会的发展进步。

王一凡:

查尔斯·沙尔马·奈杜教授作为VORTEX(扩展现实实验室)的主任,并负责沉浸式教学解决方案中扩展现实技术的采用。在他的努力下,使得这一技术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此次工作坊为我们带来了内容丰富且生动的学习体验,愉快的课堂氛围,形象的展示了虚拟现实的魅力。课堂上用VR设备在虚拟世界中进行创造,并结合实际,进行创意性设计,过程中老师也举例展现了VR设备的操作方法,以及基本功能,让我们在过程中体会到了设计方法的创新性。

邹璇:

非常幸运能够参加查尔斯教授的《物理空间与虚拟现实空间的感知》课程,在这节课程的学习体验过程中,以全新的视角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认知维度。在这门课程中,我深入体验了物理空间的真实触感和虚拟现实空间的奇妙变幻。

物理空间是我们生活的基础,其真实性和稳定性无可替代,我们日常生活的真实场景,是我们感知世界、体验生活的基础。而虚拟现实空间,则是通过技术手段,在物理空间的基础上构建的一个全新的、可以互动的虚拟世界。这两者看似截然不同,但实际上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跨越式的感知方式,拓宽了我的视野,也激发了我的创造力。课程还让我思考了两种空间在感知上的差异与联系。虽然虚拟现实空间是技术的产物,但它仍需借鉴物理空间的规则和逻辑,以提供更为真实的体验。这种互补性让我看到了技术与人性的融合。

总的来说,这门课程让我深刻体会到物理与虚拟现实空间的魅力,也让我更加期待未来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我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的感知世界将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周菱:

很高兴可以参与到奈杜教授关于探索物理和虚拟现实空间的感知的工作坊中。奈杜教授是一位幽默和蔼的老师,他用别具一格的教学风格,通俗易懂地讲解专业的理论概念,激励同学们进行头脑风暴开放自己的思想,并用VR设备让同学们在虚拟空间中实践自己的创意,将理论与实际结合,更有效地深入学习。

在这段学习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虚拟现实空间的魅力与挑战,也激发了我对虚拟现实的兴趣。虚拟现实空间是一种全新的设计思维,是通过技术手段营造出虚拟的环境,让人们身临其境地体验不同的场景与体验。在课程中,我不仅学会了如何使用VR设备,更学会了如何利用色彩、光线、材料等元素来打造具有独特氛围的空间,并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来创造出超越现实的体验。

虚拟现实技术不仅开启了全新的人机交互模式,更为人们打开了一扇通向无限可能的大门。我相信在未来的设计实践中,虚拟现实会继续革新设计师的创作思维,打破传统设计的束缚,创造出更具前卫、个性化的设计作品,能打造更多元丰富的设计体验。




 

 

关闭窗口

版权声明:西安美术学院建筑环境艺术系版权所有  陕ICP备 05010976号-1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含光路南段100号西安美术学院 邮编:710065 | 电话:029-88214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