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中的设计艺术实践》主题海报
主题阐释/
非度量性营建经验
Non-metric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2022年首届城市更新艺术设计实践展与疫情同生,城界与大白守护的古城里,城市运转缓慢,街头少了熙攘。在难得的开放间隙,我们收获了慢下来观察古城“当下”的机会,近距离用朴素的方式与城市社区的细节面对面,去发现那些曾经被时光磨砺后的熠熠生辉。首届实践展就是这样以设计身份+艺术视角的方式,通过传统建筑数据采测,社区环境群体性笔录、城市生态影像阅读等方式建立起一份西安古城空间的设计考现图档,展现古城的空间记忆、日常生活及其当下的更新面貌。
2023年智能、虚拟、创新概念带着呼啸的速度和所有期待喷涌而来,多元媒体加速了数字时代的个体忙碌,城际之间人与物在一瞬间高速运转起来。在面对城市更新这个与历史同长的话题时,我们是否能将旧有的经验与当下的速度并置在城市、社区、街巷的营建上?虚拟世界带动物理空间的区块发展与功能重组中,城市更新的进程是以社区交集为主导,还是越发剥离了人群的有机生活?现代技术快速进步中又是否忽略了时间在古城环境中磨砺而来的质感?
在城市建设由大规模增量建设向存量提质改造、增量结构调整并重转变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社区空间通过更新被激发并赋予新的生命周期。2023年我们在具有鲜明在地属性的山灰艺术社区,联合一批设计实践者、高校学者、艺术家,于10月20日-11月3日,开启“2023城市更新中的设计艺术实践”展览与论坛活动。
展览活动共分为一主两辅三大展区,主展区位于山灰艺术社区,两组平行展位于西安北院门历史文化街区,分别为化觉巷清真大寺的“数字在地:清真大寺数字考现展”、西仓的“艺术在场:西仓艺术考现展”。三组展览将不同城市区域联系在一起,共同成就一种多元互构的艺术介入视角,与城市更新中的人文设计思考形成空间互助关系,反映了我们希望设计艺术成为一种参与带动区域建设发展重要推力的愿景。
同期开展的论坛以“社区营建中的微观重塑”为主题,聚焦综合性城市更新背景、学术理论、案例实践,展开分享研讨,希望对城市更新中旧的营建经验、空间组织形式和历史人文三者的关系进行思考与平衡,为城市更新实践凝结共识,总结经验,探索新语言。
板块内容
01主题论坛
社区营建中的微观重塑
02主题展览
城市更新中的设计艺术实践展
03平行展览
数字在地:清真大寺数字考现展
04平行展览
艺术在场:西仓艺术考现展
01主题论坛
社区营建中的微观重塑
论坛时间:2023年10月20日9:30
论坛时间:2023年10月20日
论坛地点:山灰艺术社区3层焦耳剧场
山灰艺术社区3层焦耳剧场
我们将共同讨论互联网效应下,当意识模糊了现实与虚拟的边界,面对城市高度几何、边界清晰、工艺精准的智能秩序,起居饮食的自然日常与烟火缭绕的世俗生活成为异态而失去存在场域时,当技术发展带来环境的高度净化,抑或是秩序的功能隔离了社区的交流,身体经验不适应新技术环境容器时,社区实践者、设计师是否应该离开旧有分析、度量、精准的效率经验,从头开始,从社区现场开始,从人群有机参与开始,以少而为,放慢期待,避免割裂,描述现实,保留生活痕迹,探索城市更新营建的新语言与经验。
本次论坛我们邀请高校专业学者、设计师、跨界艺术家与研究者共同参与,以“社区营建中的微观重塑”为题,探讨城市建设由增量转向存量阶段后,多元参与的城市空间更新途径与策略、解读社区营建的创新之作,共同探索设计与社会的共生关系。
主题论坛
召集人&主持人:周维娜
二级教授,硕导,陕西省教学名师,西安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建筑与环境艺委会主任;中国室内装饰协会设计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理事;中国建筑学会创新产业园区规划设计学术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常务理事。
主题论坛1/同筑在场设计
演讲一 :《再生:公共城市中的艺术和公共艺术的城市》
发言人:唐克扬
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首席研究员、教授,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博士生导师,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同时也是写作者、艺术批评家和建筑设计师。2010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和多个国际国内大展的策划人。
内容梗概:
在当代城市中,可持续的设计和设计可持续的世界是一回事,再生艺术不仅是如何降低公共文化活动的投入,还在于以一部分精力和合理的成本,扩大文化活动的受惠面和影响时间。更主要的是,如何让艺术和设计,包括它们的实体和思想,都不再是“一次性”产品?唯有让艺术引领生活也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进入城市正常的运转才能让艺术持续地“再生”。
演讲二:《城市更新中建筑师的立场与责任》
发言人:安军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教授级高工,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陕西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大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副理事长,注册建筑师分会副理事长,工业建筑分会常务理事。
内容梗概:
当前经济发展要面对存量时代的到来,带给了建筑行业新的挑战和机遇。城市更新和既有建筑改造给建筑师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更广的执业空间,建筑师作为本行业重要的职业人,亟需转变长时间高速发展形成的惯性思维。城市更新一直伴随着城市建设发展,当代中国建筑师更应该平衡浮躁心态、秉持专业立场、坚持执着精神而有所作为。建筑学科也应回归本真,继承中不断创新,追求高品质方向,积极迎接城市建设的新时期和新时代的到来。
演讲三:《记忆与更新:⽇常⽣活的重塑》
发言人:宋群
知名跨界创意人、艺术家,博物馆馆长,教师,出版人。2007年创办《本地》书系,⼀直以⺠间⻆度记录⻄安的本⼟⽂化与城市记忆。2011年以来,以“艺术介⼊城市”⽅式,发起并创建了⼀系列“本地⽂化与艺术”主题的城市⽂化公共空间,主持策划与设计过多个旧城改造与⽂创园区项⽬。2016年,受邀参加第15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国家馆) ,2017年创办中国第⼀个城市记忆主题博物馆-⻄安市城市记忆博物馆。2019年创办⻄安市城市影像博物馆,从事与城市相关的影像⽂献及图像研究/展览。2019年创办“本地⽂化”为主轴的城市⽂化复合空间集群Localand。作品曾获 2019“中国最美的书”,《中国摄影》图书榜“年度摄影集”以及德国红点(RedDot),DFA design for Asia Awards 2019 (亚洲设计影响⼒)德国iF设计奖等⼀系列国际奖项。
内容梗概:
从观察/研究/实践的⻆度切⼊,从⼈与地⽅的关系出发,探讨地⽅记忆/个体记忆/集体记忆在地⽅更新与⽇常⽣活重塑中的作⽤⼒。
演讲四:《会呼吸的景观——在地表情》
发言人:张淞豪
水石设计合伙人/水石景观总经理。从业近20年,“上海市十大优秀青年风景园林师”荣誉称号,期间主持的项目曾获ASLA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综合设计类荣誉奖、英国皇家风景园林学会奖、IFLA Asia-Pac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wards 、World Landscape Architecture世界景观建筑大奖等国内外荣誉。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科学技术奖、上海市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WAF世界建筑节奖。
内容梗概:
通过项目案例从多维度诠释项目在实际推动过程中的思考方式。在地性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维度,每个项目都有其不可替代的特质,这种特质如果被精准放大就会形成项目的最大特色。分享案例中围绕如何将在地性与项目特质融合,满足各方诉求同时最大化实现设计师的设计初衷。最终实现项目品质的完美落地。在地表情是项目多维度评价集合的缩影,是项目对外输出的名片更期待成为城市的名片。
主题2/共享教育新知
演讲一:《自下而上 价值重塑——以巴西里约马累社区更新设计竞赛为例》
发言人:李昊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城市设计专业负责人、陕西省城市更新研究中心主任、陕西省教学名师、陕西省政协委员、西安市政协委员。长期致力于城市设计、城市更新和建筑改造的教学、科研和实践工作。
内容梗概:
如何使原本被隔离、被孤立、被歧视、经济贫困的巴西里约热内卢马累(Maré)社区重新融入城市是第27届国际建筑师协会(UIA)世界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的任务要求。本报告介绍该竞赛的首奖获奖作品《SIHI—Small Industry & Home Industry》的设计思路。作品提出以自下而上的方式,通过家庭-邻里-社区三个层面的新产业模式,焕发当地居民的信心并建立回归城市的路径。激活里约热内卢的贫民窟,实现城市和社会融合,让贫民窟成为城市发展“新的机会”。
演讲二:《城市小微公共空间微更新设计途径 ——以微花园为例》
发言人:侯晓蕾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教授、研究生部主任,博导。担任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学术委员会专家委员、北京市城市规划学会城市共创专委会副主任、北京市街区治理与责任规划师工作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事、中国建筑学会园林景观分会理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景观学与美丽中国建设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建设文化艺术协会公共艺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学位中心专家库专家、北京市责任规划师、风景园林期刊青年编委/特约编辑、中国园林期刊审稿人、全国艺术科学基金评审专家等。
内容梗概:
随着城市建设进入由增量转向存量的阶段,渐进式的微更新成为城市更新和改造的主要模式。以公众参与为基础、小微社区空间和公共空间设施为改造对象的局部更新方式,成为城市更新的趋势。微花园城市绿色微更设计治理关注空间重构和社区激活、公众参与和社会治理,复杂而丰富的社会现状和历史文脉要求多元化的微更新途径。主讲人将结合近年来在城市社区和街区微花园更新领域的研究实践,介绍自己和团队对基于社区营造和多元共治的小微公共空间微更新途径的研究探索。景观微更新的核心思想是关注平民的景观、百姓的生活。运用专业知识对小微空间进行设计和艺术提升。希望通过艺术和设计的提升,微介入的使这些“平民的花园”得到提升和再生,同时保留其原有的味道,并结合其可持续创新机制,综合探索城市小微公共空间绿色微更新的治理途径。
演讲三:《环境中教学,日常中编织》
发言人:王娟
教授,硕士生导师,西安美术学院建筑环境艺术系主任,国家一流课程主持人,陕西省黄大年教师团队带头人。中国室内装饰协会设计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建筑与环境设计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陕西省土木建筑协会建筑师分会委员。
内容梗概:
在专业活动与育人观念的关系中,并非前沿的思潮或意义,并非当下的超越或平庸,其首先是一种面对面的体验,是与环境群体的链接与在场,是与日常生活的遭遇与际会,身体经验带来的理解是一种经历,是动态与随机的,也可能是碰撞与混沌的。不同主体的能动关系构成了专业活动的在场际会,不同信息的随机发现促成了教育本体的经验编织,有趣的是在彼此照映的过程中,会有各式各样新鲜的、不成熟的开始,将这些非惯例、非常规的体验埋入专业育人的土壤,期待形成育人主动权的成长与交付,其过程充满了讨论的价值空间。
02主题展览
城市更新中的设计艺术实践展
展览时间:2023年10月20日——11月03日
展览地点:山灰艺术社区1层炭艺术空间
展览开幕时间:2023年10月20日8:30
展览开幕地点:山灰艺术社区1层炭艺术空间
山灰艺术社区1层炭艺术空间展区效果图
在城市社区的发展文化里,对象类型从来是丰富多样与不可预判的。人们的生活环境始终在变化,从未静止,更没有完美彼岸,它是一种人与世界、自然与技术、时间与生活磨合而来的综合样态。其发展既与自然相关也与社会关系相关,是一个蕴含着生生不息能量,包容世俗万物,不断生长的复合生态系统。参与社区更新工作的实践者们,虽也借助几何来造型,却更相信因物赋形对更新活动的真实意义,欣赏社区环境中的偶然野逸抑或是时光之不完美,理解社区营建是不能离开现实、离开现场而空谈超越,空谈概念的在地性群体活动。所以我们以为总是会有个了不起的复杂形态的社区环境值得我们共同追求。
“城市更新中的设计艺术实践展”作为主题展览,集结国内外优秀高等院校研究团队及设计实践者,以多元设计角度及形式将各自在艺术(设计)介入社区更新实践的经验与成果进行呈现、交流、碰撞、思考。
03平行展览
数字在地:清真大寺数字考现展
展览时间:2023年10月27日——11月03日
展览地点:化觉巷30号化觉巷清真大寺
展览开幕时间:2023年10月27日9:30
展览开幕地点:化觉巷30号化觉巷清真大寺(院内)
化觉巷清真北大寺
多年以来,我们常常寄身于传统建筑群落中,以写生、影像、测量乃至数字化再造出那些质感感人的古建筑群落。从简单的图纸收录,到各类场馆展览,亦或是来到现场用在地的方式展示。我们调动自己最丰富的物象经验,只为了呈现这些建筑在历史中,今天这瞬时一刻的存在形态。
清真大寺作为中国园林式清真寺,距今已有约1300年的历史。以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风格,寺内布置则采用伊斯兰艺术风格的立体手法,将中国传统建筑与伊斯兰建筑艺术结合起来。
考现在地展以西安化觉巷清真大寺为对象,通过测、绘、研、展的方法,以多元角度探究清真大寺的建筑文化与特征。测绘内容包含:总体空间营造与建筑特征、数字模型、实体模型、建筑测绘视频等形式进行展现。
我们希冀以参与者的视角,测绘的形式,在场的身份与传统技艺面对面,将现场的建筑空间、场地情感、结构技艺以朴素而安静的形式,形成向每位参与者慢传递的文化信息图档。我们希望回溯历史、珍视当下、思考未来。
04平行展览
艺术在场:西仓艺术考现展
展览时间:2023年10月27日——11月03日
展览地点:西仓南巷144号
展览开幕时间:2023年10月27日9:30
展览开幕地点:西仓南巷144号
西仓
西仓是现代都市格局中被割裂的一块传统街区飞地,记录它是因其历史场域精神依然鲜活,生活气息依旧浓郁。西仓,明清时为官仓,称永丰仓,清末,随着旗人遛鸟打蟋蟀的习惯而逐渐成为以鸟虫为主的自由市场。直至今日,西仓也处处展现着城市特有的文化与历史气息。
作为人居环境发展进程的参与者,我们需要从眼前所见的生活中,提取城市、环境、人文的交叉物象,发掘其背后的文化特征、环境现象与在地价值。以现代社会为对象,自下而上的方式对在地场景与现象进行研究整理,通过多元化与个性化的视觉语言描绘社会环境的尺度、空间关系与人文特色,为城市更新带来新的活力。
艺术跟进场地,艺术设计面对当代城市的提升,是对传统街区文化价值的重拾,是信息时代下人间烟火的当地体验。通过在场,再现、速写西仓在场的人、当场的事,实时直击一切现场生活散片;整理现场,测量、记录、考现传统建筑、民风民俗,一尺一寸,一砖一瓦。西仓熙攘的街景气象被收揽于艺术重现再造之中。以艺术手段转译场景信息,以艺术展示呈现场地文化,在场的艺术考现成为我们重新思考的当代生活命题的切口。
《城市更新中的设计艺术实践》主题展览海报
《城市更新中的设计艺术实践》主题论坛与主题展览海报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西安美术学院
陕西省美术家协会
承办单位
西安美术学院建筑环境艺术系
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建筑与环境设计艺术委员会
西安美术学院学科建设办公室
西安美术学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西安美术学院研究生处
西安美术学院教务处
特别支持单位
中共西安市雁塔区委宣传部
中共西安市新城区委宣传部
支持单位
中国室内装饰协会设计教育委员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
中国建筑学会创新产业园区规划设计学术委员会
陕西省室内装饰协会
陕西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
学术支持单位
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
中央美术学院
法国夏庞蒂埃学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
水石设计
Local本地
【导览图】
山灰艺术社区导览图
01主题展览:一层炭艺术中心
08主题展览:3层焦耳剧场
化觉巷清真北大寺导览图、西仓导览图
【参展院校/设计师】
● 参展院校
中央美术学院
巴黎夏庞蒂埃学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西安美术学院
● 策展团队
总策划
王娟、周维娜
联合策划人
刘荣、石丽、王海麦、郭贝贝、屈炳昊、海继平、胡月文、吴晓冬、鲁潇、刘竞雄
城市更新中的设计艺术实践
展览执行团队
石丽、王海麦、郭贝贝
数字在地:清真大寺数字考现展
策展执行团队
石丽、王海麦、吴晓冬
艺术在场:西仓艺术考现展
策展执行团队
屈炳昊、海继平、胡月文
视觉形象
程甘霖
学生团队
程柏龙、周菱、韩庚城、邹璇、王子月、殷彤、黄蕊、董政凯、岳贤、林颖琦、黄茸、陈利果、胡浩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