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下午,西安美术学院建筑环境艺术系《维度与尺度——“新常态”下环境设计教育的价值与思考》学术研讨会在西安美术学院美术馆B馆举行, 本次研讨会主要围绕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新常态发展、人才培养的方法与途径、“新常态”下环境设计教育的维度与尺度、本源文化的传承在当代设计中体现的价值、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与思考、新意识下创作转型对地方经济建设的价值六个主要问题展开。学院领导赵万东副书记、李四军副院长、院长助理吴昊教授、学院督导彭程教授、科研处处长朱尽晖、工艺系系主任任焕斌教授、设计产业研究领域专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傅强教授、西安交通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张伏虎教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孙西京教授以及建筑环艺系全体教师齐聚一堂,就以上研讨内容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建筑环境艺术系主任周维娜教授主持此次研讨会,认为当今中国经济结构正发生转折性的变化,现代建筑环境设计学科正出现多元而巨变的端倪,它同时面临信息时代、大数据时代、后工业社会以及生态文化等多维时代背景和社会需求下学科发展重塑的巨大变化,并且在内外交融、本源文化传承创新、多元融合与共生发展中如何把握设计与教育的尺度带来了思考,维度与尺度共同构成了我们今天的话题。面对从浮躁乱象中逐渐冷静下来的社会环境,如何回归教育理性与学术秩序?面对之前的功利主义、拜物主义盛行的背景下,如何能够从文化生态层面着力反驳?值得我们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和设计创作中进行反思。
学院督导彭程教授提出,环境艺术设计和环境艺术应该是一种对于人文的思考,对于教师作品都应该反映文化精神和文化追求。要对历史文化敬畏,就要具备批判精神,我们缺少有文化内涵的批判性设计。做为老师一定要有思考。文明意志人文有,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大彩公司董事长、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傅强教授谈及:材料表现是引领我们专业的艺术和技术手段,我们要把这一方面的教学内容的分量加大,要让老师和学生都了解新材料新技术。就教学问题傅老师特别强调:环艺的教学一定要丰富。只有体验、参与,再去研究,才能在应用方面有自己的丰富性。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是教学的关键。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张伏虎教授谈及“新常态”,认为当下互联网时代给我们许多行业带来颠覆性的变化,也带来了很多转型的提示。同时也改变了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应该提倡开放式教学。开放性是需要给学生更开放的获取知识的环境。高校一定要平衡好学习研究的关系,注意学生设计思维的培养和训练,解放学生想象力。当下这种形式要多维度的开放的姿态去设置一些教学课程,让学生在学习阶段真正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孙西京教授对于维度与尺度的理解是:维度是道德方面的思考;尺度是数的方面的思考。目前的情况建筑新常态,习主席提出的经济新常态后,出现了很多新的状况。而我们要把握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应对新常态《人民日报》提出要回归简约生活,简到什么程度,不能回归原始,所以这个度是我们环境设计需要思考的问题。我们的行业现在处在一个瓶颈期,但是这是暂时的,一旦突破是有很大的发展。历史发展一定是在汲取前人的东西才会发展。
院长助理吴昊教授认为,在当下的环境艺术中大家真正的在思考一些问题。从今年的教师作品展版式的设计就可以看出对这次活动的重视。展出的东西很有分量,有自己的特色,环境艺术系能在这几年中,不断的思考,不断探索,取得很好的成就,就非常好。
工艺系系主任任焕斌教授浅谈对于环艺的理解,他说我们国家对环艺的概念是贵族的概念,工艺美术的文化发展特征与环境艺术发展都是同步的。本次研讨会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时代的特性,这个时代制约了价值取向,人文的发展。而我们要吸取传统符号?传统精髓?是我们需要思考的。如果我们舍弃传统文化,那么我们的文化就会消亡,我们有一个责任,就是弘扬继承文化。这是一个千古难题。任老师还提议要将环艺精神传承下去。
科研处朱尽晖处长在座谈会上概括了:维度与尺度——“新常态”下环境设计教育的价值与思考暨2015建筑环艺系教学实效研讨会的意义,认为社会的经济发展,转换非常重要。我们最终的目的还是要服务于社会。
建筑环艺系孙鸣春教授认为教师不是孤立存在的,应该是多维存在的。在学校当中存在的位置和社会中存在的位置加起来才能称为一个完整的教师,因此提出向专家学习、向年轻时代学习。他又将学生学习的阶段进行了划分第一阶段模仿期,要让学生了解专业的社会价值,这时教师是很重要的榜样;第二阶段认知期,教师的角色是人格的角色;第三阶段学生进入学习期,真正的开始有学习的过程;第四阶段学生进入思辩期,教师应该是构建意识平台;第五阶段学生进入整合期,教师责任构建自我的平台;第六阶段创作期,教师应该构建公共意识;最后,成形期,要帮助学生构建理论平台。
濮苏卫副教授就教学中新维度的思考,提出了三点想法:即课程的建制上管理还不完善;教学的构架每个板块老师都有不同的思考;老师授课与学生表达的问题。总的来说是尺度问题,思维,技术,自我表达,如何用心做事 新意识下创作转型对地方经济建设的价值。
系副主任刘晨晨副教授提到传统文化与当代设计的糅合,认为传统文化实际上是贵族文化,我们古代5000年没有城市环境艺术的概念,但我们有风水的概念,从城市的选址、建筑群、建筑单体、到室内都是在传统过的营建体系之下。回看民族发展历史,民族有非常深刻的营建思路,并且有很大的生命力。传统与当代,传统就是当代,血脉是一个非常强的传承。我们可以融入到当代设计发展当中的。就教学与科研,刘老师认为在教师作品展的环境下探讨教学问题,我们可以思考生产科研如何与教学进行衔接,如何引导学生这一问题深刻思考的问题。
空间设计教研室主任周靓认为:“新”可以理解为不同以往,“常”则指的是相对稳定,“态”可以看作是一种态势。因此“新常态”是新时代下的相对稳定的一种态势的体现。从专业角度来理解,可以看作是针对未来的本专业发展需要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速度和改革趋势。对于维度与尺度周老师认为纬度通常被看做空间、时间等,每个维度都有无限的尺度。在我们的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中,也常常有两种态势的表现:一是相对激进的发展态势,二是相对稳定的发展态势,但从哲学发展的角度看都应该是一种螺旋式上升的状态。周老师提出一定要从思想角度出发首先解决矛盾问题,协调好事物纬度与尺度之间的关系。
景观教研室主任李媛认为,这次维度与尺度的定位非常好。探讨了宽度广度深度的学科状况,尺度是作为主体定位的事情。这个定位包括设计师、教师等的行业的定位的问题,就是维度与尺度的解析。就环境艺术方面:工科的和艺术的背景,要以艺术为主轴,包括三方面的支撑。第一,研究视觉审美的先导性;第二,艺术审美的理性驱动力;第三,环境美学的支撑。李老师认为新的美学与传统美学的区分总的来说是在艺术主轴下系统性的发展。
研讨会最后,周维娜主任感谢此次学院领导、专家在百忙之中为环境艺术设计系的教育教学及未来更好的发展把脉、献言献策,探讨一些思路,提供一些非常好的想法。相信环艺系的团队在将来能够越来越成熟和优秀。研讨会至此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