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与科研
课程建设 | 《文化考察2:古建测绘》化觉巷清真大寺在地教学系列活动
石丽、吴晓冬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文化考察2:古建测绘》课程建设

 

化觉巷清真大寺在地教学系列活动

 

 

一、主题阐释

 

以西安美术学院建筑环境艺术系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文化考察2:古建测绘》课程建设为核心,化觉巷清真大寺在地教学系列活动聚焦传统建筑测绘与社区文化遗产保护,结合数字化技术与测绘实践,构建了教学、研究、实践与展示相结合的综合性学术平台。系列活动立足清真大寺这一独特的历史文化载体,围绕在地教学、在地研讨与在地展览三大板块,深入探讨建筑文化遗产在数字时代传承保护的多维实践路径,推动社区文化与建筑遗产的共生发展。

系列活动注重“在地性”与“数字化”的融合,通过对清真大寺建筑文化、空间结构和装饰工艺的测绘研究,呈现其丰富的历史价值与文化内涵。在地性强调尊重社区文化与历史文脉,数字技术则赋能遗产保护与传播,促进文化记忆的动态再现。活动旨在探索传统与现代的对话,推动遗产保护实践从单一保护向多维互动转型,为文化遗产的现代应用提供范式。活动以理论与实践并重、历史与现代贯通的方式,全面呈现了建筑测绘在文化传承与社区更新中的创新探索。

 

 

二、板块内容

 

在地多元展览

社区遗迹-清真大寺数字在地营建展

 

时间:2024年10月27日--11月16日

地点:西安市莲湖区化觉巷30号西安清真大寺

 

 

在地联合教学

数字营建:社区文化现场的教学协同

 

时间:2024年10月9日——10月10号

地点:西安市莲湖区化觉巷30号西安清真大寺

 

 

在地实践研讨

文化传承与社区更新的实践路径

 

时间:2024年10月10日

地点:西安市莲湖区化觉巷30号西安清真大寺

 

 

 

 

 

01

#在地多元展览#

社区遗迹-清真大寺

数字在地营建展

 

 

2024“遗迹在展:清真大寺数字在地营建展”旨在通过数字技术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方式,探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当代再现。2023“数字在地:清真大寺数字考现展”侧重于利用数字化手段对清真大寺建筑进行考测与再现,为学科建设、课程教学深耕与数字文化的结合奠定了基础。2024“遗迹在展:清真大寺数字在地营建展”则更加强调“在地营建”这一概念,探讨文化遗产不仅作为物质实体的保护与记录,还应作为一种动态的、参与性的文化过程。展览主题中的“在展”表明,遗迹不仅仅是过去的遗留,而是当代文化与历史持续对话的载体。“数字在地”则延续了对数字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关键作用的思考,通过测绘、图像记录和艺术设计,将历史建筑与当代数字技术相结合,实现了文化遗产的再生与持续性。

在此次“遗迹在展:清真大寺数字在地营建展”中,展览主题核心内容与课程建设相辅相成,形成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整体模式。展览以“图像历史”、“建筑测绘”、“形式转译”三大主题为核心,不仅是对数字化测绘和艺术转译的延展探索,也成为教学设计的实际应用场景,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文化遗迹考测和文化认知的多层面实践学习机会。

 

“图像历史”板块:深入挖掘了清真大寺及其所在社区的历史变迁。教学设计将此内容转化为学生的研究课题,要求学生通过对历史图像和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从多角度解读建筑与周边环境的文化脉络。这一学习过程既培养了学生对在地性文化的敏锐洞察力,也加强了其学术研究的能力,帮助学生从动态历史情境中理解场地的文化积淀。

 

“建筑测绘”板块:是教学与测绘实践紧密结合的部分。展览中展示的测绘成果基于传统测绘与现代技术的结合,教学设计围绕这一板块展开,帮助学生掌握从现场测量、数据记录到数字化图纸绘制的全流程。这种教学模式强化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细致观察力,测绘成果不仅作为展览展示的一部分,也成为学生在课程中验证和探索建筑空间逻辑与构造系统的实践资料。

 

“形式转译”板块:通过将测绘数据与历史信息转译为艺术表现形式,结合数字渲染、结构动画、模型搭建等多媒介创作,鼓励学生以创造性方式表达建筑的文化价值。在教学中,学生被引导通过艺术的手法对测绘成果进行再创造,从而实现建筑遗产的跨媒介叙事表达。这一教学模块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艺术表现技能,也使他们理解如何在当代语境中重新解读传统文化。

 

 

 

成果展示

 

 

本次课程在由3位老师授课指导,汇集了3名研究生、90名本科生的共创、共研的教学团队力量,组成5个建筑测绘、专题考测2大板块,共设11个小组。围绕清真大寺四进院落空间、东西主轴线的6处主体建筑及其砖雕、石雕、门窗、家具等构件进行数据采集与分析,此外,还呈现创意视频及文创设计,系统性多维视角展现了清真大寺的院落布局、建筑构造及艺术文化特点。

 

 

授课教师  

王海麦、石丽、吴晓冬

 


授课班级 

2022级建筑艺术班、2022级空间设计一班、2022级空间设计二班

 



  

测绘教学照片

 

 


一、图像历史

 

本次在地营建展旨在构建一种视觉叙事方法,以探讨建筑与文化记忆之间的紧密联系。通过深入分析图像学与建筑历史的交汇点,揭示清真大寺这一重要文化遗产所蕴含的历史积淀与社会变迁。研究不仅呈现了静态的展示,更是一个动态的、多维度的探索过程。

展出的十余张珍贵影像,是由恩斯特·伯石曼、哈里森·福尔曼、德慕克等欧美学者在上世纪初拍摄,客观记录了化觉巷清真寺的建筑空间、季节更迭、植被生长与人群流动等细节。展区通过凝固的光影与时空痕迹,连接了历史与当代城市演进的轨迹。

 

 

 

 

二、建筑测绘

 

基于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文化考察2:古建测绘》课程建设,通过运用建筑测绘的专业视角,不仅揭示了建筑形态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与技术逻辑,而且分析了其在不同文化交融背景下的建筑特色,以及如何通过现代测绘手段对古建筑进行数字化保存,从而为文化遗产的传承与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三、形式转译

 

本次“遗迹在展:清真大寺数字在地营建展”通过建筑彩绘、结构拆解、实体模型、文创设计、和创意视频等不同方式对传统建筑形式进行再解读与转译,形成了历史与现代、传统与当代之间的跨文化对话,引发人们对历史和文化的重新思考。在保留文化象征的同时赋予其现代功能,构建了历史与现代、传统与当代的跨文化对话,探索了文化记忆在当代语境中的再生与创新传播。

在古建筑测绘课程中发现传统建筑艺术之美,并用当代建筑艺术的表现手法,搭建起跨越古今建筑空间的对话桥梁,丰富了传统建筑的观感形式,促进了人们对传统建筑文化的理解和体验,使得传统建筑文化价值得以在当代被继承、被挖掘。

以在地展形式所呈现的课程成果,突出了建筑文化的历史感和当代感,其所营造的图文空间,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丰富和多元的文化体验。

 

 



 

02

#在地联合教学#

数字营建:社区文化

现场的教学协同

 

 

结合西安美术学院建筑环艺系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文化考察2:古建测绘》课程建设与教学,由西安美术学院建筑环境艺术系和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的师生团队共同参与,对化觉巷清真大寺进行实地考察与测绘。联合教学内容涵盖数据测绘、建筑历史与文化背景分析、数字建模及生态社区设计等模块。两个教学团队各负责一个专项领域的研究,如数字建模、传统建筑文化特色考察、历史街巷空间综合分析等,推动跨校合作和成果产出。

 

 

 


 

03

#在地实践研讨#

文化传承与社区更新的

实践路径

 

 

在本次文化考察课程教学过程中,秉持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理念,邀请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共同参与 “在地视野:社区中的数字文化实践以及文化传承与社区更新的实践路径” 主题研讨会。

 

交流研讨会中,跨院校专业教学团队聚焦授课过程中涉及的传统建筑艺术本体与艺术类建筑院校教学方法这两大核心领域,交流前沿教育理念,整合各院校优质资源,丰富课程资源库,促使课程内容更完善、更科学,为课程的持续发展筑牢坚实基础,为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树立新的标杆,为创新教学模式创造了重要契机。

 

 

主持人:周维娜

国家二级教授,陕西省教学名师,博士生导师,西安美术学院院学术委员会委员,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建筑与环境艺术委员会主任

 

 

 

《更新语境与在地教学》

发言人:王娟

西安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建筑环境艺术系主任,国家一流课程主持人,陕西省黄大年教师团队带头人

 

 

 

《设计新海派——上海美术学院参与

世界设计之都大会之旅》

 

发言人:程雪松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设计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环境设计艺术委员会委员

 

 

 

《前世今生:西安化觉巷清真寺

建筑空间组织建构思考》

发言人:宋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所所长、王小东院士工作室负责人,陕西省绿色建筑“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副主任

 

 

 

 

《“在地”与“在场”,艺术介入社区的实践经验》

 

发言人:崔凯敏

西安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系教师,兼任西安市鄠邑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副局长,陕西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委员,关中忙罢艺术节总执行

 

 

《艺术乡建设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

建设与评价探索》

发言人:周予希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教师,设计学博士,德国柏林工业大学访问学者,入选上海市白玉兰人才计划浦江项目(2023)

 

 

《从图纸到图像:古建测绘的

多维探索与创意实践》

 

发言人:石丽

西安美术学院建筑环境艺术系教师,建筑艺术教研室主任,陕西省美术家协会环境与艺术设计委员会委员

 

 

 

研讨会交流照片

研讨

 

 

 

 

 

2024清真大寺古建测绘团队合影

 

 

 

 

 

欢迎观展:建筑环境艺术系第十五届外出写生艺术考察教学汇报展于11月18日——29日覆土建筑二层展览

 

策划团队

 

总策划:

王娟、周维娜

 

执行策划:

石丽、王海麦、吴晓冬

 

展览策划:

郭钊辰、田一维、胡未桐、王璐玮、张宇宁、张浩轩、赵冉、左浩男、纪然




 

关闭窗口

版权声明:西安美术学院建筑环境艺术系版权所有  陕ICP备 05010976号-1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含光路南段100号西安美术学院 邮编:710065 | 电话:029-88214584